上回因為天氣不佳,讓我們在唐榮窯場的探訪敗興而歸,這個禮拜天我們再度來訪,而且我們很幸運的遇上了窯場的導覽期間,讓我們得以進入窯場一窺場內的風貌。
而就在我們踏入窯場沒多久的時間,天空又下起雨來。
在導覽員的介紹下,我們開始參觀這個幾乎有百年歷史的窯場。
不知道是因為天氣不好的關係還是因為開放參觀的訊息沒有很多人知道,所以整個窯場都空蕩蕩的,除了幾組來這來外拍的攝影愛好者外,就只有我們了,不過這樣也好,我們可以任意拍照與參觀。
唐榮窯場共可分為三大窯區,有擁有最久歷史的俗稱八卦寮的霍夫曼窯,還有倒焰窯,還有窯場後期,為增加便利性而增加油壓設備等的新窯。
藉著油壓軌道的輔助,塑造好的泥磚可以透過窯內的軌道,不費力的進行燒製的流程。
長長的窯。
油壓器具。
排煙管。
為了怕過熱,管子上面還封上了石綿瓦。
破舊的屋頂,斑駁的紅磚牆。
這波大雨阻擋了我們的去路,在原地閒晃,一旁外拍的小女孩很有禮貌的詢問是否可以跟PD玩,這麼有禮貌的小孩當然可以囉~
連外拍的攝影師也加入拍照的行列,還直誇我們家的P.D很可愛,噗噗~真害羞!!
過了一會,雨漸漸停了,天空開始放晴,我們繼續往前進。
這是台灣僅剩的霍夫曼窯,原先全台灣共有19座這樣的霍夫曼窯,但是因為時間久遠,全台灣就只剩下這麼一座了,原先持有的唐榮集團也打算拆除這個難得的古蹟,還好有愛河文化協會的奔走,才得以保存下來。
窯場分為1、2樓,1樓堆疊泥磚,2樓為投媒口,工作人員都在二樓負責觀爐火,投媒等工作。
通往二樓的樓梯,但為了安全起見,樓梯已封閉了起來。
窯內。
這次我在外面顧小孩沒進去,由R先生探險去,可是因為窯洞內實在太暗了,又沒帶腳架,所以就拍出這樣很特別的感覺。
照片內隱約可見上面的補強樑柱,他是以可拆式工法去補強窯洞的結構,那鋼骨可以隨時拆卸移動下來,不過因為這霍夫曼窯是年代久遠的古蹟,有些地方已經有點塌陷壓住了鋼骨,這些補強的樑柱也已成為窯洞內的一部份了。
再來就是開始亂亂拍囉~~~
紅磚牆。
運磚口。
有點像是火車過山洞的那種。
牆上的不知名植物。
另一面的牆口。
霍夫曼窯的煙囪。
窯場外的球體。
好像是某個活動留下來的東西。
一旁還有石子地。
黃昏的窯場。
☆ 唐榮窯場平時是不對外開放了,這一個月(7/1~7/31)每天都有對外開放,平均半個小時都會有專人導覽,千萬不要自己看門沒關就跑進去,這樣如果沒有人發現你在裡面的話,你很有可能會被關在裡面喔~
☆ 聽導覽人員說,因為窯場雖然是古蹟,但是似乎沒有其他有名的古蹟一樣得到足夠的經費補助來維修,這次舉辦的開放參觀,有部份也是為了了解窯場開放的接受度,和撥放維修經費的額度,如果你這段時間有機會來到這裡,別忘了來參觀參觀,看看這難得一見的霍夫曼窯。
☆ 古蹟維護保存不易,請大家多多愛惜,隨手帶走你的垃圾,留下美麗的回憶與照片就好。